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

2023-10-15 来源:画鸵萌宠网

宝宝各阶段的语言发育特点:

1. 0~3个月:能分辨声音及发出单音节字。

2. 4~7个月:交流能力增强、能发出“da、ma”等声音。

3. 8~12个月:能清晰地发出“da、ma、ba”声音、模仿大人说话及学会肢体语言。

4. 12~18个月:开始认识日常用品、说6字左右的句子及叠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现在的爸爸妈妈早早的就给宝宝报了各种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下面看看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1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的社会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2

0到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特点1

早期婴儿神经反射分为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1—3岁的幼儿出现的往往是直觉行动思维,这是思维的初级形式。思维过程是以词汇作为媒介来进行的, 借助于某种形式的语言完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活动。

幼儿在1—2岁时会产生想象的萌芽,但是孩子4岁前的想象力还是很零散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强化形成条件反射,才有利于适应自然,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儿童行为培养的重要方法。我就是根据这个知识,在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时候, 有针对性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培养了她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生儿对光和温度的反应很敏感。2—3个月的婴儿对人脸和活动的物体感兴趣。3—4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够辨别色彩,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黄、绿感兴趣。1岁儿童可以出现10—15秒的随意注意。新奇、鲜艳的刺激可以使2—3岁的儿童集中10—20分钟的注意力。在这里要提出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能够确认出来的能力。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以下条件:

(1)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

(2)眼前事物与头脑中过去事物的相似程度。

(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教孩子认字,需要经常不断地重复让他看到,这就是提高再认能力。我们读书就是再认能力的体现,里面学过的字,再看到还可以认识。

再现就是回忆,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将其映象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一般这种能力的发育要比再认迟缓一些。背诵就是再现能力,比如孩子不识字,但是她照样可以按照家长教的儿歌背出来。

认识字和能背诵是两个概念,我们读报纸时不经过刻意地反复背,看一遍是背不下来的,但是我们拿到报纸就可以读,这就是再认和再现的本质区别。

再认是用眼,再现是用脑。在犯罪学里面,辨别罪犯靠再认能力,比如,找几个人过来问见没见过。而描述当天发生的情况靠再现能力,比如描述那天下雪,当时自己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周围有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等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是短暂的,一般来说1岁的孩子对人或物的再认能力大约只维持数天,2岁时可达数周,3岁时延长到数月。所以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孩子见自己的朋友,孩子开始认生,等熟悉以后便高兴起来,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带着孩子去见这个朋友,孩子又会用警惕、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他曾经认识的长辈。很多妈妈还会和孩子说:“你怎么不认识了?这就是你见过的某某阿姨呀。”如果大家知道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记忆特点,就不会奇怪孩子的这个反应了。

很多家长因为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从小眼界开阔,所以孩子1岁左右时就带去迪士尼,或者出国旅游,以为带着孩子去这些地方会增长孩子的见识。其实如果家长了解孩子智力发育的过程,就会知道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徒劳的。带1岁左右的孩子去迪士尼,他的记忆力也就几天,隔一周再带他去,他还会觉得新奇,跟没有去过一样。所以带这么大的孩子出门,经常在家周围逛,也可以给孩子新鲜感。因为孩子还没有长期记忆,在孩子眼里,迪士尼和楼下街心公园的区别并不大。

所以根据孩子这个时期的记忆特点,带他们出国旅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的记忆能力只能维持数周或数月,根本无法达到开眼界的目的。我记得女儿3岁的时候,在三峡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我们带她去三峡,本来想要带孩子看看这里最后的美丽风景,因为以后再也看不到了,结果她现在完全不记得三峡什么样子了。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需要睡在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适宜的温度为20—22摄氏度,湿度最好保持在55%—60%。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过度保温,夏天室内温度超过22摄氏度也会以怕孩子着凉的名义不开空调,而且还给孩子包裹得很严,造成孩子烦躁哭闹、睡觉不安、食欲下降,甚至因为过度受热而诱发很多疾病。在冬季给孩子穿得过多容易造成“婴儿捂热综合征”,医学上也叫“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其症状包括:发烧、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是一种婴儿冬季常见病。

因此,儿科专家呼吁,在寒冷的季节,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条件良好,冬天屋子里有暖气的情况下,切忌把婴儿包裹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能无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

1—2岁的宝宝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具备最基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能站能走之后,宝宝的生活范围扩大,大脑迅速发育,开始产生探索世界的愿望。这个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生活习惯养成、认知学习启蒙的重要阶段,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家长都要用正确的语法、发音与孩子说话并鼓励孩子模仿。可以让他听儿童歌曲,给他讲故事,让他用蜡笔画画,也可以让他认识字卡片,跟他做一些简单的游戏。

这个阶段的儿童因为语言能力常常不足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直观的肢体表达用得更多。 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由于不容易被他人理解,经常会表现得脾气暴躁。很多人反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交往时容易出现肢体碰撞,比如在儿童娱乐场所,4岁以下的孩子一起玩儿,因为孩子之间无法交流,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就会采取推拉甚至拍打其他孩子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我建议家长针对喜欢动手打人的孩子,在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这也是培养孩子智力发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如果大家回忆自己小学时候的经历会发现,班里喜欢动手打人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都不突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这也是因为他们小时候, 家长忽视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根据以上这些医学心理学知识,针对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明确了0—3岁的孩子最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条件反射的训练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的建立。

0到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3

0~3岁宝宝成长关键期

婴幼儿的早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在这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中,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生后的最初几年是儿童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等方面充分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而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现代研究表明,出生后3天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母亲的脸上,半岁的婴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1岁以后的婴儿开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

可以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所以家长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家长要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一、动作发育的关键期

运动和动作发育可促进体格发育、扩大活动范围、发展观察力、增加与人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小儿生活能力及活泼、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0~3岁是宝宝运动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出生从仰卧位到能走会跑,从伸手取物到能灵活运用双手均是在3岁前完成的,

宝宝抬头的敏感期是2~3个月,坐的敏感期是6~7个月,走路的敏感期是1岁左右。1岁以后动作发育更为迅速,手脚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手的动作发展如伸手取物的的动作敏感期是5个月左右,手的精细动作的敏感期是1.5岁―3岁。根据其特点宜重点培养粗动作和手及手指的精细动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生后2个月即可训练抬头、俯卧、撑胸的动作。3个月时,帮助小儿由仰卧转为侧卧,完成翻身动作,训练主动改变体位、姿势的能力,为爬行做准备。5个月开始可扶小儿学坐,但时间不要太长,避免脊柱弯曲,4~5个月,训练其抓握胸前的玩具;6~10个月可训练用手指取小物体,创造可爬行的环境。

6个月开始可以训练扶站;8~9个月可学扶走;10个月后应训练从扶站至迈步的能力,并逐步过度到行走。1岁半后,在走稳的基础上,训练小儿上、下楼梯、跑、跳和攀登的能力,练习两脚交替独站,使双肢力量均衡,教小儿蹦跳,还可让小儿练习从台阶跳下和跳远,促进大肌肉的发育。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和草地上进行游戏,跑步等促进其活动能力的发展。

可通过学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串有孔玩具、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训练小儿手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通过游戏、手工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发育。

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是孩子学习的基础,也是智力发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喜欢听到能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语音和语言感知环境,让婴儿充分感知语言,经常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婴儿自发“baba”、“mama”等语言时,应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使婴儿逐渐理解这些语言和特定人物的关系。2~3个月时,母亲可利用哺乳和小儿亲切“交谈”。

开始学说话,便应主动教其正确的发音,使婴儿能积极模仿的语言。通过日常接触的人和物,引导其将物、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进行表达。适合婴儿的语言刺激有广播、小故事、儿歌、亲切的语言交流等,这些都能引起婴儿感知语言的兴趣。

小儿从语言理解阶段开始,日后的言语积极性高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逐渐丰富,言语交际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主要培养和加深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利用不同的场合创造言语交流的机会,教日常语,启发小儿说话;教小儿认识周围的人和物,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要多和小儿讲普通话,发音要正确,口齿要清楚,语句要连贯完整。

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模仿语言时应及时纠正错误发音,使其吐字清楚,用词正确,发音准确,语句连贯完整。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音词到多音词,不断丰富小儿的语言词汇量。随着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可进一步教小儿念短句和儿歌;复述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并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对于孩子将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模仿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孩子出现第一个逆反心理的时期.因此需在本性形成的起始点上就为其提供适时、适量的条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等习惯和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品德;训练穿服、鞋袜、解纽扣和鞋带等自理生活的能力。鼓励小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其遇到困难时,教育着不要马上伸手相助,应鼓励其进行尝试,小儿经尝试获得成功后,对将来智能发展和学习的意志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向小儿传授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为小儿提供练习有关社交行为和技能的场所。

让小儿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使小儿在游戏中懂得遵守一定规则,相互合作,团结友爱,通过这种游戏培养小儿建立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多带小儿接触社会,教会小儿有礼貌地称呼周围的人。

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如教育小儿爱护玩具,有礼貌、不乱扔果皮、主动收拾玩具、公园的花不能摘、不随地大小便等。要尊重小儿,不要当面评论其缺点,如果犯了错误,要教育其认识错误并勇于纠正,在其做出努力后及时表扬和鼓励。应及时表扬小儿好的行为,批评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人本身对交流非常渴望,在婴幼儿身上这就能够直观地展现了。婴幼儿虽然不大会说话,但是他会尝试用各种方式来同妈妈交流。家长则可以根据幼儿各阶段的语言发育特点,来帮助他们进行语言开发。

一、0-2个月

发展特点

1、易敏感。在意身边的各种声音,会长时间注视着说话的人。

2、爱交流。出生半个月左右,就向往和妈妈对话,开始会发出哼哼声,还会使用不同的哭声来告诉妈妈不同的需求。

3、辨别与回应。到了2月大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并发出声音进行回应。

培养方法

1、多交流。和宝宝说话时表情可以略带夸张,鼓励他发声。

2、多体会。宝宝的语言或许很难懂,但连心,静下心来慢慢体会,记住任何一种声音都要给予回应。

3、目光交流。在这一时期语言交流还比较困难,坚持目光交流,经常面对宝宝,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二、2-6个月

发展特点

1、元音和辅音。你会发现宝宝在会笑之后,会不时发出a、o、e的声音。不开心时,会发现出n、m、p的声音,开心时还会夹杂着k的声音,还会依依呀呀地和妈妈“谈心”了。

2、愈发敏感。有人喊他的名字时,会立即转过头来找。看到熟悉的家人,书籍,玩具会发出欢快的声音。

3、多元化的声音。四个月大时,孩子会开心地尖叫甚至发出吐泡泡的声音。六个月大时,会朦朦胧胧地发出ma,da的声音。

培养方法

1、锻炼舌头。可引导幼儿经常吮吸或乳头。

2、听音乐。播放很有节奏的儿童音乐,也可经常朗诵儿歌。

3、笑脸迎宝。经常在宝宝面前笑,通过滑稽的表演让他试着模仿。

三、7-12个月

发展特点

1、发音清晰。可以很清晰地发出ba,ma,da的声音,8个月时就可以蹦出连着的baba和mama了。

2、爱模仿。10个月时,开始模仿旁人的说话声音而且越来越像。到了1岁左右,还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会理解。理解能力越来越强,赞同会点头,反对会摇头,并理解大人的指示,如挥手拜拜,拍手等。

培养方法

1、做个优秀的老师。宝宝会模仿你的声音来学说话,因此同他说话时要放慢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最好结合些动作来表达。

2、一同依依呀呀。使用宝宝的语言,他会看到你开心的样子更加努力地说。

3、跟着他说。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蹦字,不妨随着他一起说,并给他以拥抱鼓励,让他不停地练习说话。

4、理解。即使宝宝会说某个字或词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家长要通过动作或者实物让他明白。

四、1-2岁

12-18个月的发展特点:

1、认知能力变强。幼儿逐渐认识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苹果,水杯,帽子等。

2、说奇怪的语言。开始创造新型语言,外人一般都不大懂,还会一直重复大人的口头禅。

3、会说10个词左右。其中包括吃、抱、抓等动词还有熟悉的物品,人名。

培养方法

1、正确的表达。这时期宝宝的表达能力不及理解能力,当他想吃糖时,或许只会说“妈妈”,这时你需要说“妈妈马上给你一颗糖”,再重复“糖”字,以后他就会说:“妈妈,糖”。

2、读书。给宝宝读书,并着重人名和物名,重复他熟悉的物品名字,并引导宝宝来跟着读。

3、听声音。让宝宝听各种声音,如下雨声,打雷声,翻书声,并帮助他辨别。

4、联系生活。从身边开始,让他辨别不同物体的颜色和类别,必要时可以教会宝宝数数。

18-24个月的发展特点:

1、会说短句。能力稍强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4、5个字连成的句子了,掌握30个单词不成问题。

2、学会交流。开始学会真正的沟通,会礼貌地等待别人说完后,再说出自己的意愿,并在不同的场景下说出不同的词,能够回答大人简单的问题。

3、喜爱重复。热衷于重复听自己中意的歌,重复看自己中意的书及动画片。

培养方法

1、多用形容词、副词、介词。这时的宝宝可熟练使用名词和代词,那么妈妈就要多在说话中加入形容词、副词、介词,并努力用肢体语言让他明白其中的含义。

2、切勿比较。不同的孩子语言能力都有所不同,不可盲目催促或者比较,这会破坏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2到3岁的孩子正处于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天都能掌握新的词语,以下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1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一:喜欢说“不”

这其实也是小班幼儿渴望独立的表现,他们希望自己能做一件事,不希望*干预。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常常会听见孩子说:“不要,不行的语言”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二:喜欢重复说别人说过的话

这其实也是孩子的语言发展方式之一,在重复句子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某些词汇的印象。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三:汇量比较少,语言受电视,*影响较大

现在的小班幼儿能完整哼流行歌曲已经不奇怪了,本身是因为这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语言发展较快。在我班有几名幼儿*化的语言特别的重,特别是模仿常人说话的语气。>>推荐阅读宝宝学说话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四:听不懂*的反话

可能由于习惯,*有时喜欢说反话。但是和孩子说话时,他们是不会理解这么复杂的语言的。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2

0-3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

1、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初期阶段(0~1):在哭叫声中发声,面对面的言语交际—15~30公分,视听结合;能辨别语音、语调和音色的变化,能发出一连串近似词的音节,出现“语音玩弄”现象和“小儿语”;开始模仿别人的发音,出现第一个特定指代意义的单词。

2、婴幼儿言语发展的正式阶段(1~2岁):言语理解能力发展较快,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出现语言沉默期;出现“词语爆炸”,双词句快速增长,大量否定句,重叠、省略、替代心理新现象,自我意识萌芽,语言否定,但不等于实际,具有一定的交往需求,但不主动。

3、基本掌握言语阶段(2~3岁):多词句和简单句,发生疑问句高峰,产生句子的整合、接尾、重复现象,与人交往的意图明显加强;增加,但无对应的关联词,语言功能不断丰富和准备。

如何引导宝宝学会说话

1、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急急躁躁的对孩子讲话,这样会让孩子产生烦感,反而不喜欢和家长说话了。当我们着急时,尽量不要教育孩子 。

2、家长想引导孩子好好说话,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调和表情,孩子都是懂事的,他们能看出你的心情和表情,所以父母应该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示出不成熟的一面了。

3、如果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宝贝,在让他们说话时,家长要注意 要亲自对每个孩子说话,而且要具体。不要忽略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一旦伤害了某个孩子,很长时间都无法挽回。

宝宝每个阶段都有他们的语言发展特点,当然,也有对应的最佳学习语言的时间。宝爸宝妈们要了解好相关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慢慢引导宝宝开口说话,从一开始的单音节开始,到会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期间,宝爸宝妈们要耐心地教宝宝。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3

0-3岁婴幼儿如何科学照顾

守则1:平日大餐应让素菜唱主角

平日餐桌上的主打菜,常常是鸡、鸭、鱼、蛋、肉、蟹、虾等,这些都是以动物蛋白和脂肪为主的荤菜。营养专家指出,过多地吃荤菜不仅会陡然增加宝宝的胃肠及肾脏的负担,而且增加血脂水平,从小埋下动脉硬化的隐患。

守则2:酸碱性食物要注意合理搭配

平日里人们餐餐免不了进食大鱼大肉,而这些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营养专家指出,健康人体的血液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如果进食过多的酸性食物,血液就会呈酸性,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还会摄入过多能量高并营养丰富的食物,使宝宝体内积热,引发出各种感染性疾病。俗语说,过补易上火,就是这个道理。

守则3:饮食上不能以副食代替主食

平日的餐桌上菜肴丰盛,每样菜肴宝宝吃上几口就饱了,经常吃不下多少主食。有些妈咪索性就让宝宝以副食代替主食,她们还以为这样更有营养。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营养专家指出,副食中多是动物性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吃多了容易损伤宝宝的脾胃,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蔬菜水果所提供的营养主要是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糖类含量并不高,与主食有很大差别,互相不可代替。不然,容易造成宝宝对营养素摄取不均衡,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宝宝添加辅食的原则:

原则是使宝宝顺利过渡,不致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注意从少到多,由稀至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加添几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1~4个月,菜汤、水果汁;5~6个月,米糊、稀粥、蛋黄、菜泥、豆腐;7~9个月,粥、面糊、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窝窝头、熟土豆、芋头等;10~12个月,粥、软饭、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2到3岁的孩子正处于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天都能掌握新的词语,以下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1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一:喜欢说“不”

这其实也是小班幼儿渴望独立的表现,他们希望自己能做一件事,不希望*干预。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常常会听见孩子说:“不要,不行的语言”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二:喜欢重复说别人说过的话

这其实也是孩子的语言发展方式之一,在重复句子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某些词汇的印象。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三:汇量比较少,语言受电视,*影响较大

现在的小班幼儿能完整哼流行歌曲已经不奇怪了,本身是因为这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语言发展较快。在我班有几名幼儿*化的语言特别的重,特别是模仿常人说话的语气。>>推荐阅读宝宝学说话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之四:听不懂*的反话

可能由于习惯,*有时喜欢说反话。但是和孩子说话时,他们是不会理解这么复杂的语言的。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2

0-3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

1、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初期阶段(0~1):在哭叫声中发声,面对面的言语交际—15~30公分,视听结合;能辨别语音、语调和音色的变化,能发出一连串近似词的音节,出现“语音玩弄”现象和“小儿语”;开始模仿别人的发音,出现第一个特定指代意义的单词。

2、婴幼儿言语发展的正式阶段(1~2岁):言语理解能力发展较快,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出现语言沉默期;出现“词语爆炸”,双词句快速增长,大量否定句,重叠、省略、替代心理新现象,自我意识萌芽,语言否定,但不等于实际,具有一定的交往需求,但不主动。

3、基本掌握言语阶段(2~3岁):多词句和简单句,发生疑问句高峰,产生句子的整合、接尾、重复现象,与人交往的意图明显加强;增加,但无对应的关联词,语言功能不断丰富和准备。

如何引导宝宝学会说话

1、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急急躁躁的对孩子讲话,这样会让孩子产生烦感,反而不喜欢和家长说话了。当我们着急时,尽量不要教育孩子 。

2、家长想引导孩子好好说话,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调和表情,孩子都是懂事的,他们能看出你的心情和表情,所以父母应该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示出不成熟的一面了。

3、如果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宝贝,在让他们说话时,家长要注意 要亲自对每个孩子说话,而且要具体。不要忽略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一旦伤害了某个孩子,很长时间都无法挽回。

宝宝每个阶段都有他们的语言发展特点,当然,也有对应的最佳学习语言的时间。宝爸宝妈们要了解好相关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慢慢引导宝宝开口说话,从一开始的单音节开始,到会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期间,宝爸宝妈们要耐心地教宝宝。

2到3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3

0-3岁婴幼儿如何科学照顾

守则1:平日大餐应让素菜唱主角

平日餐桌上的主打菜,常常是鸡、鸭、鱼、蛋、肉、蟹、虾等,这些都是以动物蛋白和脂肪为主的荤菜。营养专家指出,过多地吃荤菜不仅会陡然增加宝宝的胃肠及肾脏的负担,而且增加血脂水平,从小埋下动脉硬化的隐患。

守则2:酸碱性食物要注意合理搭配

平日里人们餐餐免不了进食大鱼大肉,而这些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营养专家指出,健康人体的血液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如果进食过多的酸性食物,血液就会呈酸性,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还会摄入过多能量高并营养丰富的食物,使宝宝体内积热,引发出各种感染性疾病。俗语说,过补易上火,就是这个道理。

守则3:饮食上不能以副食代替主食

平日的餐桌上菜肴丰盛,每样菜肴宝宝吃上几口就饱了,经常吃不下多少主食。有些妈咪索性就让宝宝以副食代替主食,她们还以为这样更有营养。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营养专家指出,副食中多是动物性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吃多了容易损伤宝宝的脾胃,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蔬菜水果所提供的营养主要是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糖类含量并不高,与主食有很大差别,互相不可代替。不然,容易造成宝宝对营养素摄取不均衡,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宝宝添加辅食的原则:

原则是使宝宝顺利过渡,不致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注意从少到多,由稀至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不能同时加添几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1~4个月,菜汤、水果汁;5~6个月,米糊、稀粥、蛋黄、菜泥、豆腐;7~9个月,粥、面糊、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窝窝头、熟土豆、芋头等;10~12个月,粥、软饭、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实验表明,1-3岁孩子是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慢慢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下面看看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

1-3岁宝宝的词汇量迅速增长,可由原先掌握的300个词猛增到1000个词左右,用一个词代表多事物的现象明显减少,对词的认识与理解也更加接近大人用词的含义。

16——18个月语言训练目标

(一)可以理解简单的语句。

(二)理解并且喜欢节奏和歌曲。

(三)能够理解并执行的简单命令,如“把杯子给我”。

(四)能够理解的词语比他本身能说出的要多得多。

(五)能够听懂并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六)经常挂在嘴边的单词有20多个。

(七)能够跟着重复的话语。

(八)谈话中仍然会使用一些“小儿语”。

(九)喜欢翻弄图书的书并指指点点。

(十)宝宝可以长时间地咿呀学语,可能会说惯用语,如“走”“拿”“水”等。

(十一)宝宝可以控制音调,会发出接近爸爸妈妈说话时的声音,会说简单的单词,比如“没了”、“不要”、“拜拜”等,会模仿动物叫声。

19——21个月语言训练目标

(一)日程说话已经能用100多个词语了。

(二)能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即双词句。

(三)能执行有两个方向动作要求的命令,如“去拣球”和“把球给爸爸”。

(四)喜欢听反复讲同一个故事。

(五)能够理解一些描述性形容词以及日常生活常用的动词(10个左右)。

(六)说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七)喜欢给周围的事物“命名”,总爱问家长“那是什么”。

(八)试着模仿的语言,但往往只能重复话语的最后一、两个单词。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2

一至三岁幼儿语言发育规律是什么?

1.单词句阶段。1~1岁半是幼儿积极理解言语的时期。这时的幼儿虽然自己主动发出的言语不多,但理解言语的能力迅速发展。幼儿说的话最初都只有一个词,用一个词表示一个句的意思,这种句子常称为单词句。

2.简单句阶段。1岁半~2岁的幼儿在说电报句的同时开始能说出结构完整而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如“他觉觉了”(主谓句)、“妹妹读书”(主谓宾句)。2岁半的幼儿已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如“两个娃娃玩积木”、“我也要升大班”。

3.3岁左右幼儿已开始使用较复杂的修饰语,如“我玩的积木”、“小朋友把钢笔交给阿姨”、“我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儿童语言发育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专家认为,9个月到24个月(2岁)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岁到4岁是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一岁前的宝宝一般只会简单的说一些爸爸、妈妈之类的简单词语,等宝宝大一点之后才开始学会更多的句子。宝妈在照顾宝宝期间也要留意下宝宝的语言发育情况,如果有明显的'发育迟缓的现象,要尽早的带宝宝去医院接受测试和检查。

1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3

如何发展1-3岁宝宝的语言能力。

为了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生活的第一年,爸爸妈妈要多和他说话,即使他听不懂,这种交往也是有益的。他可以较多地听到父母发出的语言,接受语音听力的训练,看到爸爸妈妈发音时的口形,增强视觉判断力。同时,要尽早在语言听觉和语言视觉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当孩子自己能发音并学习说话时,要创造条件,多教他说。先教单词,再教短句,至3岁左右,可以教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所教的词应该是代表具体东西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的话应是日常用语,是孩子交往中经常用到的。

对1~3岁孩子进行语言培养不仅要利用趣味性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将它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有趣的游戏、观察、散步等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必须使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要注意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说话完整、简洁,避免说方言、土语、半截子话和口头语。

通过沟通、阅读、记忆和书写准备这四条途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一、沟通

1、注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主动与孩子交流;

2、仔细倾听孩子的表达。无论孩子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都要耐心地听,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在孩子没说完时就打断他的话语;

3、安排一个家庭聊天时间,全家人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谈谈各人一天中的见闻。

二、阅读

1、在光线明亮的房间或角落,铺上地毯或垫子,让孩子找到看书时的舒适感觉。

2、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孩子自己朗读一篇短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图的故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大人还可以帮孩子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父母也可以出声阅读,因为你的声音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你的阅读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

3、在你的书架上腾出位置给孩子,不要担心孩子会弄乱你的书,相反,孩子会慢慢地成为一个爱书的人。

4、孩子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父母读给他们听。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因为他们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为了让孩子对此感兴趣,父母应先根据图画让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内容,再把画面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

5、教孩子正确的阅读顺序。先让孩子区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指着文字,培养孩子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6、读完后,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记忆

1、顺口溜、诗歌和儿歌,因为有韵律的、朗朗上口而比较容易记忆,可以以此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

2、有观察、动作和语言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记忆,所以,可以试着给歌曲、诗歌、故事等配上动作和图片;

3、睡觉前,和孩子谈谈一天中发生的有趣事情,调动孩子去整理、记忆学过的东西。

四、书写准备

虽然书写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在上小学前,孩子们就已经非常喜欢用笔写写划划了。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顺利度过书写的过度阶段。

1、坐姿要正确。在书写初期,最重要的是把好坐姿这一关。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长期的坐姿不端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骨骼生长。

2、握笔姿势要正确。孩子刚学习握笔时,有时会象拿筷子那样握笔;有的孩子手指紧紧握住笔尖处,造成书写困难和身体的不良坐姿。

3、提供适宜的笔。笔不能过细,因为太细了,孩子会用力地抓住笔杆;也不能过粗,太粗了孩子抓握有困难。一般来说,粗细如绘画用的蜡笔比较合适。

正确的坐姿是:腰背直立,不能趴在桌子上,身体不要向一边倾斜,头稍微低下,椅子的高度要符合孩子的坐高。

幼儿言语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

幼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智力测验中,言语能力常常是作为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随着儿童的成长,其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的发展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幼儿发音能力迅速加强,发音机制开始稳定和完善、基本能够掌握本族的全部语音(注: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咽腔)。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我国3-6岁幼儿语音的发展如下的特点。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发音水平在整个幼儿期是逐步提高的,但4岁时进步最为明显。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语音。此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民族或本地的语音。因此,4岁前后,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而在四岁以后,由于发音逐渐趋向于方言化,例:南方儿童在学普通话时“en ”和“eng”,“ in”,“ 和“ing”等有无鼻音的韵母就较难区分。这和*在学外语或其他方言时常带乡土口音的情况是类似的,因此,必须注意学前儿童,特别是3-4岁儿童的正确发音。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法辅音感到困难。
大多数三岁幼儿可发清生母,一部分幼儿发声母的错误主要集在zh、ch、sh、z、c 、s等辅音上。
研究者认为3岁幼儿发辅音错误较多,主要因为辅音要靠唇、齿、舌等运动细微分化,而3岁幼儿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的支配发音器官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与方法,因而发辅音时往往分化不明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发音器官的成熟度决定了幼儿的发音水平,但社会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幼儿发音的准确度。根据我国研究的研究发现,在跟随*即时发音时幼儿对不少音素的发音是正确的,然而当他们独自背诵学会的材料时,不少原来能正确发的音却又变得不正确了。这说明,当发音器官已基本成熟之后,当地语言的发音习惯对幼儿的正确发音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作用,除此之外环境中的其它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正确发音。

6.逐渐出现对语言的意识
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语音的意识明显的发展起来,逐渐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的对待语音,这表现在他们对别人的发音很感兴趣,喜欢纠正、评价别人的发音,也表现在对自己的发音很注意,积极努力地练习不会发的音。学会后十分高兴,如果别人指责他发错的音,他就感到生气,对难发的音常常故意回避或歪曲发音,甚至为自己申辩理由。这些都说明他们已有正确发音的听觉表象,并实际掌握了发音标准,自觉主动的学习着语音。

二、词汇的发展
各种语言都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有研究表明,7岁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大约可增长到3岁时的4倍。(参看《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主编)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幼儿词类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
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虚词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份,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国内外的研究材料的表明,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其规律如下: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和其它实词。
虚词在幼儿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小。
名词在幼儿的词汇中占主要地位,比例最大,但需注意的是3-6岁期间名词的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在词汇总量中的比例有递减趋势。
另外据我国学者史慧中等的研究,实词在3-4岁时增长的速度较4-5岁迅速;而虚词则在4-5岁时增长较为迅速,由此可见,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而5岁是幼儿语言能力朝关着连贯、简练进展的转折点,也是言语的质量提高的关建期。

2.词汇的内容为断扩大
在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不断扩大的同时,幼儿掌握同一类词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扩大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大到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
①名词:根据史慧中等对我国二省市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发现,每个年龄组幼儿使用最频繁和掌握最多的名词,都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如“日常生活用品类”、“日常生活环境类”、“人称类”、“动物类”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离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词汇也逐渐开始增加,如“*、军事类”、“社交、个性类”等,同时抽象名词的比例也开始增长。
②动词: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有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80%);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
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
③形容词:形容词在幼儿常用词汇中是数量居于第三位的词类。根据武进之等的研究,认为幼儿对形容词的使用随年龄增长,呈现如下扩大的趋势:
从对物体特征的描述(2岁)→饿、饱、痛等关于机体感觉的词(2.5岁)→动作(3岁)→人体外形的描述(3.5岁)→个性品质,表情、情感及事件情景的描述(4.5岁)。
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从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到杂复形式
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词汇
史慧中等的研究统计了幼儿使用各形容词的次数,得出幼儿运用最多的30个形容词。即:小,好,快,多,大,红,坏,高,早,新,白,长,热,干净,脏,香,黑,黄,真,轻,烂,亮,甜,花,老,圆,绿,胖,饱满。(按频次的多寡次序排列)这些词汇显示了幼儿掌握和使用形容的特点:
外形特征类(30%),颜色类(20%)是幼儿使用最频繁的。
幼儿最常用的形容词均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3、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例如:把“粗”说成“胖”,把“*”一词与“军队”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敌人*”等等。所以在教育上应注重幼儿的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不要仅仅满足于幼儿会说多少词,而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这些词。
幼儿的词汇虽然有了以上多方面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和以后的发展比较起来,这个时期的词汇还是贫乏的,概括性还是比较低的,理解和使用上常发生错误。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根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过程大致体现了以下的趋势和特征。

(一)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幼儿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语句功能逐步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达内容的分化,幼儿早期,语句表达情感的(如表示“高兴”“不高兴”)、意动的(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和指物的(叫出物体名称)三方面的功能紧密结合而不分化。,表现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和语景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表达出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说出单词句“饼饼”,既可能是指物的功能,表达出“这是饼”,“我看到了饼”;也可能是意动功能。表达出“我要吃饼,给我饼”还可能是情感的功能,表达出,“我看见饼很高兴”等等。这种功能上表达内容的不分化,往往表现在幼儿边做边说话,尤其是当语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借用动作来“注解”和“图解”,这种情况在3岁以前较多见,以后逐渐分化。
2. 词性的分化,幼儿早期的语词不分词性,表现为将名词与动词混用,例如:“叭叭鸣”既可当名词表示“汽车”,又可当动词表示“开车”。将名词词组实际上当作一个词使用,。例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常把小灰免说成“灰的小白免”。到幼儿后期,他们才能在使用中逐步分化出名词和动词,修饰语和中心语等词性。
3. 结构层次的分化,婴儿最初使用的是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双词句,到幼儿期开始出现结构层次分朗的句子。
有关研究者认为,幼儿句子功能浑沌不分化的原因与其认知水平低有关。幼儿早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浑沌不分化的,不能细致的分析事物的特征和细节,所以不能掌握相应的描述事物特征和细节的话语,从而犯语法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句子表达的内容,词性和结构才逐渐分化。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三)从陈述句到多种形成的句子

(四)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如下三个典型特征:

(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口语可分为对话式与独白式。对话是在两人(或多人)之间交互进行的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往往只是回答*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向成
人的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常常离开*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印象。这样,独白语言也就发展起来。当然,幼儿的独白独言语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尤其在幼儿初期。3~4岁时幼儿虽然已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很不流畅,常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4~5岁能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在良好教育条件下:5~6岁的幼儿能够大胆而自然地,生动而有感情的进行讲述。

(二)从情景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景。3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景性语言。3~4岁幼儿的语言带有情景性,他们在说话中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4~5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6~7岁幼儿才能比较连贯的说话,开始从叙述外部联系发展到叙述内部联系。
总之,在整个幼儿期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情景性言语和比重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

(三)、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发音隐蔽,语句简略。内部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执行自觉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同人的意识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派出来的。内部语言在幼儿4岁左右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出声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这种语言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例: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一面做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儿童常在自言自语中表现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采取的办法。4~5岁幼儿的问题语言最丰富。6~7岁幼儿已能默默地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考。所以问题语言相对较少,但在遇到较难任务时,问题语言又活跃起来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发展特点如下:
(1)从对话的语言逐渐发展到独白语言。
(2)从情景性语言逐渐发展为连贯性语言。
(3)能够总和利用表情,手势,语调等非语言信息帮助交流。
(4)对有效沟通的社交情景因素越来越敏感,可以利用多种交谈技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要求。
(5)能够根据听者的特点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扩展资料: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birth and newborn):出生—1个月;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学步儿期(toddler hood):1—2岁;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
尽管这一分类法正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 :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幼儿言语的发展过程 - : 言语发展影响儿童发展所有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儿童通过言语与他人交流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满足个人的需求,并可以控制他人的行为.(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及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在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 : 0~1 1.简单音节阶段(辨音阶段)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变调)a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b辨调能力明显增强 c出现语言交流倾向 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辨义能力的发展)1~2 1.单词句阶段 a无意义发音明显减少,出现语言紧缩...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 : (一)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

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 : 出声思考 过度阶段 无声思考,就是这三个阶段啦

儿童的言语发展有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 : 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的交往过程中,通过*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儿童言语的发生是理解先于表...

幼儿心理学中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从哪几方面来分析? - : 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语音. 幼儿语音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三至六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听觉不够灵敏,还不能区分差别...

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口语习得的年龄口语习得的各阶段特征刚出生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它刺激9-12个月说出第一个指示词18-24个月出现双词说话3-4岁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儿童通常在进入正规学校以后,开始学习书面语言

儿童言语发展经历哪些基本阶段,具有什么特征 基础心理学 - : 儿童言语发展有显著的阶段性,可分为:言语准备阶段(0~1岁)、言语形成阶段(1~3岁)、言语发展阶段(3~7岁).【言语准备阶段】儿童在能清晰的说出词汇前,需要有一系列的前言语动作为基础:1、1-3月龄:简单发音阶段.出生后以...

幼儿言语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

幼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智力测验中,言语能力常常是作为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随着儿童的成长,其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的发展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幼儿发音能力迅速加强,发音机制开始稳定和完善、基本能够掌握本族的全部语音(注: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咽腔)。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我国3-6岁幼儿语音的发展如下的特点。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发音水平在整个幼儿期是逐步提高的,但4岁时进步最为明显。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语音。此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民族或本地的语音。因此,4岁前后,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而在四岁以后,由于发音逐渐趋向于方言化,例:南方儿童在学普通话时“en ”和“eng”,“ in”,“ 和“ing”等有无鼻音的韵母就较难区分。这和*在学外语或其他方言时常带乡土口音的情况是类似的,因此,必须注意学前儿童,特别是3-4岁儿童的正确发音。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法辅音感到困难。
大多数三岁幼儿可发清生母,一部分幼儿发声母的错误主要集在zh、ch、sh、z、c 、s等辅音上。
研究者认为3岁幼儿发辅音错误较多,主要因为辅音要靠唇、齿、舌等运动细微分化,而3岁幼儿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的支配发音器官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与方法,因而发辅音时往往分化不明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发音器官的成熟度决定了幼儿的发音水平,但社会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幼儿发音的准确度。根据我国研究的研究发现,在跟随*即时发音时幼儿对不少音素的发音是正确的,然而当他们独自背诵学会的材料时,不少原来能正确发的音却又变得不正确了。这说明,当发音器官已基本成熟之后,当地语言的发音习惯对幼儿的正确发音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作用,除此之外环境中的其它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正确发音。

6.逐渐出现对语言的意识
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语音的意识明显的发展起来,逐渐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的对待语音,这表现在他们对别人的发音很感兴趣,喜欢纠正、评价别人的发音,也表现在对自己的发音很注意,积极努力地练习不会发的音。学会后十分高兴,如果别人指责他发错的音,他就感到生气,对难发的音常常故意回避或歪曲发音,甚至为自己申辩理由。这些都说明他们已有正确发音的听觉表象,并实际掌握了发音标准,自觉主动的学习着语音。

二、词汇的发展
各种语言都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有研究表明,7岁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大约可增长到3岁时的4倍。(参看《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主编)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幼儿词类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
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虚词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份,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国内外的研究材料的表明,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其规律如下: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和其它实词。
虚词在幼儿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小。
名词在幼儿的词汇中占主要地位,比例最大,但需注意的是3-6岁期间名词的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在词汇总量中的比例有递减趋势。
另外据我国学者史慧中等的研究,实词在3-4岁时增长的速度较4-5岁迅速;而虚词则在4-5岁时增长较为迅速,由此可见,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而5岁是幼儿语言能力朝关着连贯、简练进展的转折点,也是言语的质量提高的关建期。

2.词汇的内容为断扩大
在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不断扩大的同时,幼儿掌握同一类词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扩大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大到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
①名词:根据史慧中等对我国二省市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发现,每个年龄组幼儿使用最频繁和掌握最多的名词,都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如“日常生活用品类”、“日常生活环境类”、“人称类”、“动物类”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离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词汇也逐渐开始增加,如“*、军事类”、“社交、个性类”等,同时抽象名词的比例也开始增长。
②动词: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有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80%);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
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
③形容词:形容词在幼儿常用词汇中是数量居于第三位的词类。根据武进之等的研究,认为幼儿对形容词的使用随年龄增长,呈现如下扩大的趋势:
从对物体特征的描述(2岁)→饿、饱、痛等关于机体感觉的词(2.5岁)→动作(3岁)→人体外形的描述(3.5岁)→个性品质,表情、情感及事件情景的描述(4.5岁)。
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从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到杂复形式
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词汇
史慧中等的研究统计了幼儿使用各形容词的次数,得出幼儿运用最多的30个形容词。即:小,好,快,多,大,红,坏,高,早,新,白,长,热,干净,脏,香,黑,黄,真,轻,烂,亮,甜,花,老,圆,绿,胖,饱满。(按频次的多寡次序排列)这些词汇显示了幼儿掌握和使用形容的特点:
外形特征类(30%),颜色类(20%)是幼儿使用最频繁的。
幼儿最常用的形容词均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3、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例如:把“粗”说成“胖”,把“*”一词与“军队”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敌人*”等等。所以在教育上应注重幼儿的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不要仅仅满足于幼儿会说多少词,而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这些词。
幼儿的词汇虽然有了以上多方面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和以后的发展比较起来,这个时期的词汇还是贫乏的,概括性还是比较低的,理解和使用上常发生错误。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根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过程大致体现了以下的趋势和特征。

(一)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幼儿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语句功能逐步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达内容的分化,幼儿早期,语句表达情感的(如表示“高兴”“不高兴”)、意动的(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和指物的(叫出物体名称)三方面的功能紧密结合而不分化。,表现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和语景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表达出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说出单词句“饼饼”,既可能是指物的功能,表达出“这是饼”,“我看到了饼”;也可能是意动功能。表达出“我要吃饼,给我饼”还可能是情感的功能,表达出,“我看见饼很高兴”等等。这种功能上表达内容的不分化,往往表现在幼儿边做边说话,尤其是当语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借用动作来“注解”和“图解”,这种情况在3岁以前较多见,以后逐渐分化。
2. 词性的分化,幼儿早期的语词不分词性,表现为将名词与动词混用,例如:“叭叭鸣”既可当名词表示“汽车”,又可当动词表示“开车”。将名词词组实际上当作一个词使用,。例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常把小灰免说成“灰的小白免”。到幼儿后期,他们才能在使用中逐步分化出名词和动词,修饰语和中心语等词性。
3. 结构层次的分化,婴儿最初使用的是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双词句,到幼儿期开始出现结构层次分朗的句子。
有关研究者认为,幼儿句子功能浑沌不分化的原因与其认知水平低有关。幼儿早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浑沌不分化的,不能细致的分析事物的特征和细节,所以不能掌握相应的描述事物特征和细节的话语,从而犯语法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句子表达的内容,词性和结构才逐渐分化。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三)从陈述句到多种形成的句子

(四)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如下三个典型特征:

(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口语可分为对话式与独白式。对话是在两人(或多人)之间交互进行的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往往只是回答*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向成
人的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常常离开*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印象。这样,独白语言也就发展起来。当然,幼儿的独白独言语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尤其在幼儿初期。3~4岁时幼儿虽然已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很不流畅,常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4~5岁能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在良好教育条件下:5~6岁的幼儿能够大胆而自然地,生动而有感情的进行讲述。

(二)从情景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景。3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景性语言。3~4岁幼儿的语言带有情景性,他们在说话中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4~5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6~7岁幼儿才能比较连贯的说话,开始从叙述外部联系发展到叙述内部联系。
总之,在整个幼儿期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情景性言语和比重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

(三)、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发音隐蔽,语句简略。内部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执行自觉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同人的意识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派出来的。内部语言在幼儿4岁左右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出声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这种语言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例: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一面做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儿童常在自言自语中表现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采取的办法。4~5岁幼儿的问题语言最丰富。6~7岁幼儿已能默默地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考。所以问题语言相对较少,但在遇到较难任务时,问题语言又活跃起来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发展特点如下:
(1)从对话的语言逐渐发展到独白语言。
(2)从情景性语言逐渐发展为连贯性语言。
(3)能够总和利用表情,手势,语调等非语言信息帮助交流。
(4)对有效沟通的社交情景因素越来越敏感,可以利用多种交谈技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要求。
(5)能够根据听者的特点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扩展资料: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birth and newborn):出生—1个月;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学步儿期(toddler hood):1—2岁;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
尽管这一分类法正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 :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幼儿言语的发展过程 - : 言语发展影响儿童发展所有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儿童通过言语与他人交流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满足个人的需求,并可以控制他人的行为.(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 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是: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及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在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 : 0~1 1.简单音节阶段(辨音阶段)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变调)a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b辨调能力明显增强 c出现语言交流倾向 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辨义能力的发展)1~2 1.单词句阶段 a无意义发音明显减少,出现语言紧缩...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 : (一)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

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 : 出声思考 过度阶段 无声思考,就是这三个阶段啦

儿童的言语发展有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 : 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的交往过程中,通过*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儿童言语的发生是理解先于表...

幼儿心理学中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从哪几方面来分析? - : 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方面来分析. (一)语音. 幼儿语音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三至六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听觉不够灵敏,还不能区分差别...

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口语习得的年龄口语习得的各阶段特征刚出生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它刺激9-12个月说出第一个指示词18-24个月出现双词说话3-4岁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儿童通常在进入正规学校以后,开始学习书面语言

儿童言语发展经历哪些基本阶段,具有什么特征 基础心理学 - : 儿童言语发展有显著的阶段性,可分为:言语准备阶段(0~1岁)、言语形成阶段(1~3岁)、言语发展阶段(3~7岁).【言语准备阶段】儿童在能清晰的说出词汇前,需要有一系列的前言语动作为基础:1、1-3月龄:简单发音阶段.出生后以...

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

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

  你们知不知道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吗? 婴幼儿虽然不大会说话,但是他会尝试用各种方式来同妈妈交流,那么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和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吧。

  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1

   一、出生到1岁(口语预备期)

  这一阶段,宝宝还处在刚学会说话时期,只会发出单字音,甚至是不会发出这些音,只是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时父母们,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你在说什么,都可以与孩子进行交流,也不必考虑说得过于复杂宝宝会不会听不懂啊这些问题。父母不断的刺激宝宝语言发展就行,同时也可放些富有节奏的音乐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大脑的语言中枢的发育。

   二、1岁到2岁的积累时期

  这个时期,宝宝还是处在不能说出完整句子的阶段,但可以表达出叠字或简单的字词了,这时我们还是要不断的与宝宝进行聊天,可以把每天与他一起经历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

  这些语言会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中,日后会帮助他们的语言发展,在这些实际行动中,会更好的帮孩子来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为日后语言做基础。

   三、2岁的`幼儿时期

  2岁以上的小朋友们,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相对丰富起来,已渐渐具备思考和交谈的能力,他们甚至会运用起简单的短语与家人进行交流。这时孩子也会模仿大人的语言来描述他的体验。

  这一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宝宝这时也是好奇宝宝,天天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父母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来帮助孩子语言的发展。

   四、3-12岁的幼儿时期

  对于这个时期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了,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体会到不同职业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不同的。

  宝宝不同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2

   一、13-15个月幼儿语言发育特点

  孩子的词汇增多了,会说“谢谢”、“您好”、“我们”、“再见”等词了。孩子对语言学习有一种特殊的热情,特别喜欢与说话或听别人说话,即使相同的话也喜欢听好几遍,不厌其烦了。

   二、16-18个月幼儿语言发育特点

  1、1岁半的孩子开始认真地学习语言,翻动书页,选看图画,能够叫出一些简单物品的名称;能够指出方向;能够说4—5个词汇连在一起的句子,如:“在桌上”;会有目的地说“再见”;能够按照要求指出眼睛、鼻子、头发等。

  2、1岁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很短,他不会坐下来安静地听你讲5分钟故事。对陌生人会表示新奇,很喜欢看小朋友们的集体游戏活动,但并不想去参与,爱单独玩。喜欢自己所喜爱的玩具,女孩子常会像大人一样抱着布娃娃,开始模仿大人做家务,如铺床、扫地等。

  3、因不用奶瓶吃奶,1岁半的孩子更喜欢吸吮手指了,特别在睡觉之前,躺在床上,一边吸吮手指,一边东张西望。

  4、很难坐下来安静地吃饭,总是走来走去,当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不顺心时,还会发脾气,哭闹。

  5、1岁半的小孩喜欢规律的生活,他们对所有的突然变化都会表示反对,比如,从奶奶家搬到姥姥家居住,他会不适应,会哭闹;或者去幼儿园、托儿所,他们也需要很多天来适应。

   三、19-21个月幼儿语言发育特点

  将近2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以前长了,记忆力也加强了,他大约己掌握了300多个词汇。他能够迅速说出自己熟悉纳物品名称,会说自己的名字,会说简单的句子,能够使用动词和代词,且说话时具有音调变化。他常会重复说一件事。他喜欢一页一页地翻书看。给他看图片,他能够正确地说出图片中所画物体的名称。大人若命令他去做什么,他完全能够听得懂并且去做。他开始学着唱一些单词的歌,还喜欢猜一些简单的谜语。他会自己洗手并擦干,会转动门把手,打开盒盖,会把积木排成火车。总想学着用小剪刀剪东西。总之,这时的孩子非常可爱。

   四、22-24个月幼儿语言发育特点

  孩子学会并记住家中各个人物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姥爷,小姨等。开始学会用代词你、我。能说完整句子,如“妈妈上班了”,“我要吃香蕉”等。能分辨清楚长铅笔和短铅笔,吃苹果能分辨出多少,能知道桌上桌下,身体的前面后面。能知道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也知道自己的性别。

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论述婴幼儿言语发展的特性

三、言语的发展

从1岁左右起,儿童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短短二三年时间,儿童就能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

婴儿言语的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单词句,双词句和完整句.

(一) 单词句(1~1.5岁)

一般说,婴儿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单个词,在10~15个月之间,婴儿每个月能掌握

1~3个新词,到15个月时,婴儿就能用这些已掌握的词说出一些“单词句”.随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明显增加.到19个月时婴儿已掌握50个词,此后掌握新词的速度再次加快,25个以上/月,进入词语激增时期.词语的增长为婴儿语句发展提供了材料.婴儿从20个月开始进入词的联系和语法生成时期,开始进入双词句阶段.

单词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2 单个字或单音重复:此阶段儿童最易掌握的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个字的词.例鸡、猫、狗.对那些包括两个不同发音的词,如汽车他们都自行进行简化,简化为“汽”或“车”对于单音重复的词也较易掌握.例妈妈、爸爸、狗狗、宝宝.

2 一词多义: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词的理解不准确,说出的词往往代表多种意义,如儿童最先接触到球,而后对类似的东西,如苹果、土豆甚至扁圆形的铃都叫球.ma ma 可能表示各种请求.

2 以音代物:对于能发出声音的某些物体,孩子们往往用象声词代表该物体.如把汽车叫“笛笛”、把小狗叫“汪汪”、把小猫叫“妙妙”.

2 以词代句:这阶段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如妈妈一词,可以代表多种意思,包括妈妈抱、妈妈来、找妈妈等,听者需借助情境才能理解.

到了15或16个月间,婴儿开始能用两个单词连续或间断的陈述事物的状态表,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看法.例如“要 … 猫猫” “明明 … 饿” “飞… 鸟”,这个词的间断关系可能是“主--谓”“谓--主”“宾--谓”“谓--宾”.但是这类语言的数量还不多.接近1.5岁时,这类语言逐渐增多.这表明婴儿正在向“双词句”过渡,并始初步获得了基本的句法结构.在单词句后期,即17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能与进行稍长时间的谈话交流.如在孩子1岁后,家长给孩子买了一本故事书,孩子经常听以后,就可以和一起把故事更概讲出来.讲的过程中,往往给补充关键动词,并用动作补充说明.

注意:在单词句阶段及整个婴儿期,儿童对语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常缠着给他讲故事,喜爱重复、百听不厌.应注意满足孩子的这一强烈需要,选一本生动有趣,情节简单,画面清楚的画册,经常给孩子讲讲,这对儿童言语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 双词句(1.5~2岁)

1 .5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提高,说出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70个词.

婴儿大约在20个月左右说出第一批双词句:他们学会把两个词放在一起表达明确的思想.例如:“明明奶”“娃娃掉”“踢球”.双词组合能更完整更确切地陈述思想,而且使用了简单的语法.由于婴儿词汇量在20个月以后增长很快,出现了又一个语言激增时期,例如一名男孩19个月时第一批双词句共14句;20个月增加到24句;随后三个月里分别增加到54、89和250句,到24个月猛增到1400句;25个月剧增到2500句.

双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2 婴儿讲的双词句已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例如,主、谓、宾俱全,但使用中常被省略,主、谓、宾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之一部分,因此成为双词句.

2 婴儿讲的双词句有两种组成形式:

一种是“主词句”,即围绕主词展开的句子,在主词(如“更多”“没了”“嘿”等)前或后加上一个动作,一种属性或一种状态的词,“没了牛奶面包水”“更多衣服、鞋、帽、玩具.”一种是“电报句”,这种主句子不存在主词,像电报语言“吃饭”“踢球”“上街了”.

2 双词句的生成规则有两种:

中轴开放性规则,即中轴不变,根据需要在其前或其后连接一个关于事物、动作和属性的词.这种规则常用来生成主词句.范畴对应式规则,要求生成双词句的前后两个词来自不同的“范畴”,在种类和性质上完全不同,但是这两个词必须保持其内在的有实际意义的联系.

(三) 简单句及语法掌握(2~3岁)

婴儿到两岁左右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成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而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助动词、感叹词,他们会说“这是明明的”“猫猫爬在床上睡觉”“咳,小汽车坏了”.

句子特点:

2 句子从混沌一体的逐渐分化.儿童早期的言语功能有表达情感的、意动的和指物的三个方面,最初三者紧密结合,而后逐渐分化.幼儿早期的语词是不分词性的,而后逐渐分化.

2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例如“你吃筷子”→“小免子把萝卜放在筐子里”.

2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 “呜呜呜”→“爸爸坐火车去北京”.

研究指出,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语言特别是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6个月即

3岁时,婴儿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四、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婴儿为什么能在1---4岁左右的短短几年中,不经过正式的训练而基本上获得社会上通用的语言?他们是怎样获得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这是当代心理学和发展心理语言学中最尖锐复杂的基本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出现了,四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假说,即:阿尔伯特----模仿说;巴浦洛夫和斯金纳----强化说;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皮亚杰----认知学说.在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其中主要的热点问题有: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语言是被动的学习还是主动的创造;

认知发展,尤其是思维发展与言语发展的关系.

(一)模仿说

这是心理学界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的一种理论假,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Allpor,1924)t率先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很流行.其主要观点是婴儿的语言是对语言的模仿,是语言的简单翻版.很多人反对这一理论,也有人支持这一理论.

在此基础上后人又进行了很多研究,其理论的发展如下:

1、哈理斯和哈赛默对模仿在言语获得中的作用进了比较研究,证实了婴儿言语活动中模仿成份.

2、怀特赫斯特1975年对传统“模仿说”进行了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其主要观点是:

2 示范者的言语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两者不仅在形式上相似,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功能上相似.因而,婴儿对的言语不必是一对一的完全临摹,只要功能相似就可以了.

2 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言语获得方式.因此,与婴儿双方的言语行为,在时间上不是即时的,在形式上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有所创造选择.

3、对“模仿说”的评价

2 模仿说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婴儿言语获得的过程中,婴儿通过模仿确实获得了一些言语能力.

2 对模仿说的理解,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三点:α在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不只是有直接模仿和选择性模仿在起作用,而是多种类型的模仿在起作用.在言语获得过程中,有四种类型的言语模仿行为:“即时的完全的临摹”在婴儿发展的最初时期起作用.“即时的不完全临摹”、“延迟模仿”(即一种非即时性的临摹,有变形创造因素)“选择性模仿”(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是一种既有临摹又有创新的模仿.例:“这是红的,不是黄的”“ 这是阿姨,不是妈妈”.b婴儿的言语模仿是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进行的,他人的示范往往不是有意的.婴儿在与人交流中听到的话语或偶尔听到的别人的话语都可能自然地起着示范的作用,但对于那些比婴儿已有认知技能复杂的多的语言范型,模仿的发生也受着其认知发展水平的景响.c“模仿说”不能解释清楚人工“野孩”(吉妮)为什么只获得词语,而不能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的事实.

(二)强化说

1、主要观点

强化说是以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无论是巴浦洛夫还是斯金纳都认为,婴儿言语的掌握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反射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斯金纳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强化依随是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他认为“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2 它最初强化的是个体偶尔发出的某些近似于言语的活动.例:婴儿的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他并应答他.

2 程序是渐进的.若要婴儿的学习一个句子(或词语),不必等他碰巧说出这句话(或词语)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于那句子(或词语)就给予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于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婴儿最终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统.

2、乔姆斯基对强化说的评价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强化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彻底的剖析”.乔姆斯基认为婴儿不可能通过强化而形成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系统原因有以下三点

2 如果对于婴儿每项言语活动(尤其是词语的组合)都要用强化的条件反射方式来建立的话,则其所需数目和时间实在太大,婴儿在1~3岁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获得言语.

米勒(1765)指出:仅仅听一遍由20个单词可能组成的所有句子就要花费估计比地球年龄还大1000倍的时间.因此,婴儿不可能单独地去一词词、一句句的分开学习的所有的言语,他需要发现一些一般规则,这些规则使他能理解并创造出新的句子.

2 婴儿最初获得的语法结构与有所不同.如:婴儿常说:He goed out (他出去了)这不可能是直接模仿了言语,也不是随便出说的错误,而是他们在有系统、有意义地创造自已的语言体系.

2 在和婴儿“交谈”时,往往并不对婴儿的“错误言语”进行纠正,而总是顺着他那不完整的词不达意的话语去尽量现解他,甚至模仿他的言语进行交谈,他们谈话的目的主要在于相互了解以及完成当前一些实际目标,没有多少时间来注意语言的细节.

必须承认,乔姆斯基的分析有一分道理,他指出了强化说的致命弱点.但是,不可否认强化说也有其合理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言语活动尤其是能解释清楚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等低级言语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转换生成说

又称“先天语言能力学说”,是乔姆斯基(1957)在其法《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1959年他对斯金纳《言语行为》中“强化说”的深刻批判,极大地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语言学的”对世界各国心理学、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主要观点:

乔姆斯基主张: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生活在任何社会环境下的正常婴儿均可成功地获得语言.其转换生成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

2 语言是创造的.也就是说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

2 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一种使婴儿能学会人类任何语言的物理及相应的心理机制.婴儿就是凭借这个普遍语法去分析和理解后天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婴儿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这个语言获得装置是乔姆斯基,甚于语言的普遍性,假定人脑具有一种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的现成装置.

2 每一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直接能感知到的句子的外部形式——语音、语法的结构;深层结构是句子意义的结构.婴儿感知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外部形式

词的材料通过LAD的转换加工,可生成无数的句子,从而掌握了基本语法形式的婴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说出他从未听见过的句子.(他强调正是由于LAD的存在,儿童才能只听到有限的句子,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才能在短短的几年中流利的运用语言)

(2)简单评价

优点:乔姆斯基的理论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束缚,认识到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研究言语过程的心理机制问题,这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缺点:

2 LAD装置只是一种假设,要证明这个假设非常不容易,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的事实证据.

2 他强调天赋观念,强调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四)认知学说

六七十年代以来,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提出的,对认知和言语发展关系的新看法,对婴儿语言获得及相应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逐渐成为目前这一领域具备广泛影响的主导理论.

(1)主要观点: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不是逻辑运算发展的动力,只是为儿童

能力发展服务的各种符号工具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源于智力,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对此,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论证.

2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语言出现于1.5岁左右,而研究表明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感知运动智慧,这是一种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之上的“动作化思维”,逻辑的产生先于语言,所以并不需要语言的帮助.

2 皮亚杰的合作研究者辛克莱对5-8岁儿童的运算阶段和语言阶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仅仅通过语言的训练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并不能保证逻辑运算结构的获得与发展,是智力运算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而非相反.

2 奥立彤和佛斯等人对聋哑儿童、盲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证明:聋哑儿童虽没有语言,但有思维,仍经历着同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阶段,只是晚一二年;盲童和正常儿童相比,其进行同样的思维作业要比正常儿童延迟四或更多年.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先天盲童的感知运动图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妨碍,一般的协调动作进行了的缓慢,而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发展并不足以补偿这种缺陷,由此可见,认知层构的发展早于并制约着语言的发展.

(2)评价:

优点:皮亚杰的这一理论既不同于强化说,也不同于转换生成说,它特别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在婴儿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使我们对言语发生的内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深层认识,对于我们理解婴儿如何获得言语有着重要意义.

缺点: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言语发生的复杂过程和其中的错综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