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前庭发育不良如何造成

2023-10-15 来源:画鸵萌宠网

前庭发育不足的成因和影响:

1. 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药物或毒素的作用、内耳感染、头部创伤等。

2. 影响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晕眩、眼球震颤等症状:由于前庭器官与眼睛和肌肉的协调作用,患者常感头晕目眩、走路不稳、摔倒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成因的前庭发育不足,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的训练、停用相关药物或进行解毒治疗、及时处理头部创伤和内耳感染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儿童专注力之前庭发育不完全

      有朋友家孩子专注力差,经常发脾气,作业完成情况差,偶尔会有打人等状况,根据经验我推断孩子可能是前庭发育不完全,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何为前庭发育弱。

      人类晕车、晕船或晕机的一部分原因是与前庭功能较弱有关,而前庭功能失调除了会眩晕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其它一些表现。现将各种汇总信息整理如下:

何谓前庭功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与前庭平衡能力有关。

一、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

      平衡能力主要来自人身体骨架和中枢(脊髓)神经的功能,以协调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运动。平衡能力的发展从母体的胎位变化就开始了,出生的后,婴儿由平躺、翻身、坐、爬,才能站立起来,进而灵活操纵大小肌肉,这些运动既是孩子平衡能力的体现,又在不断地进一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是今后开始行动的基础。

      平衡感发展不良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研究发现,平衡感发育不良会造成儿童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躁、好动不安、眼睛不能盯住目标、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脑机能不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逻辑能力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校里表现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捉弄人,浮躁,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心。上课不自觉地下位子走动,扭动身体,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接老师的话茬,不能听老师的指令,不会做操,不爱写字和读书,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等。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他人分享快乐,也不愿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有的孩子自己学不 到东西,也影响课堂纪律,让老师感到很头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活动不足、爬行不足、过早地长时间使用学步车等。

二、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试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网络,便是前庭觉。它是感觉、运动觉中转站。大脑半球单侧功能分化(包括视、听、嗅、语言)及运动协调均依赖脑干部功能的完整有效工作。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信息也必须再次过滤,以选择重要的信息做回应,所以前许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分辨和认识身体的空间搁置,这就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会直接受到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听讲、阅读、书写、计算等学习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动作,促进了儿童智慧的发展。然而一部分动作障碍儿童,由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相应的协调功能,很难对周围环境产生恰当、有效的适应动作。因此,他们特别需要适合其神经系统特点的特殊环境。感觉统合失调矫治的核心原则在于,充分提供内耳前庭、皮肤接触等感觉刺激,并科学、恰当地控制刺激输入的环境,促使儿童逐渐自觉地形成顺应反应,进而激发其自信心和潜能,最终改善协调与控制能力。

三、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前庭感觉系统和大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前庭系统功能正常时,人的一生中,对重力感会有持续性的相类似的信息输入,这些感觉信息会与其他感觉信息一起以不断重叠的方式输入大脑,所以一般人的大脑对重力的反应是持续不变的。这些重力感的信息,由于相当持久和稳定,在它输入神经系统后,就会成为眼睛及其他身体感觉在判断信息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头部转动或弯曲时,前庭感觉接受器的碳酸钙晶体,会离开原来位置,改变前庭神经系统的传达淤积。这种现象在跳跃、跑步、摇晃时更为严重,会使中耳半规管中的惯性液体流动,感觉接受器立刻受很大影响。其他像走路、乘车船或头部有轻微振动时,前庭感觉也会立刻有反应。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为敏感,其信息能否对环境产生顺应反,也是最重要的。

      前庭器官随时在告诉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我们的视觉信息也才有意义。所以,前庭信息处理不良的孩子,视觉便很难跟着移动的目标,也很难将双眼由一点移到另外的一点。眼肌和颈肌上的信息反应处理也会发生问题,促使眼球的移动不平衡,常会以跳动方式去抓住新目标,造成孩子在阅读、玩球和划线上的困难。

      此外,前庭神经会将信息由脊髓锥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同时也会将这种肌肉和关节的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如果这方面功能不良,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小孩子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上也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还造成感觉信息的传入严重不足,影响身体的协调能力。

      前庭系统中的网状组织的作用,是帮助大脑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所以,当身体快速转动时,前庭系统必须迅速调节,才能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清醒。如果前庭体系活动量低,高速的作用就不足或较差,孩子于是出现多云及注意力涣散的现象。

      感觉统合运动有很多在复苏前庭刺激,使孩子能恢复安静,身体活动才能有组织力。

      前庭感觉不良,也会产生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的现象。空间感来自于身体和重力感的联系,缺乏重力感的孩子,很难有空间透视感,因此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在人多的地方,常有迷失的感觉,也会因太靠近人或碰撞他人,而造际关系的严重障碍。

      前庭感觉不良,会使孩子经常遭遇挫折,丧失自信心更容易养成恐惧、伤心、生气、过度兴奋等情绪问题。如果无法有效压抑及协调,使人格和情绪的健全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前庭功能失调可能会出现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

  改善前庭功能失调训练方法:

以下是网络上找到的前庭功能训练的一些方法,有些很专业,不太适合用于非专业人士的训练。

四、前庭平衡能力训练

      前庭感觉是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觉,有助于人的头、眼、四肢和身体相互协调做出一系列动作,前庭感觉的协调又称为前庭平衡,前庭平衡不良会造成身体控制不良。通过给予前庭器官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刺激,使调节姿势反应的前功能正常化,在接受触觉刺激的同时,有助于其他感觉的统合。前庭的功能对大脑整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刺激前庭在知觉运动训练中广泛得到应用。在治疗感觉统合的许多方法中,刺激内耳前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矫治方式。前庭刺激和触觉刺激具有促进其他感觉统合的作用,因此被优先引入感觉统合矫治中。

      治疗师在对儿童进行被动式前庭刺激时,一般让儿童躺或坐在吊网床中,然后使其进行有节奏地摇摆或旋转,从而达到刺激前庭感觉的效果,如果有些儿童对前庭刺激过分敏感,甚至产生不安全感,可以让孩子用双手在地上轻轻地推动自己的身体,或是拉着眼前的绳子来摇摆自己,而不是由别人推动旋转或摇摆。主动参与活动会促进个体的顺应性反应,而顺应性反应又能改善感觉统合。

      对于正常人来说,在旋转中会有眩晕感,旁人也能看到眼球震颤;而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在被旋转后,很少产生眩晕感和眼球震颤。这表明前庭信息并未在神经系统中得到正常处理。因此,治疗师可让儿童以向上的姿势坐在网缆中,由治疗师把网上端扭紧后放松,造成旋转,让前庭受到刺激,以逐渐产生眼球震颤和眩晕感进而打通那些处于沉睡状态的神经通道。

      如果前庭刺激产生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时,可鼓励儿童进行顺应性反应,而使前庭反应回到常态。例如,在大球上前后滚动时,可伸出双手按住地面。重新组合好一项反应时,可使脑功能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趋于平衡。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下列各种运动的训练来刺激平衡能力的发展:

① 旋转运动:旋转圆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② 摇晃运动:采取腹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秋千、吊床等游戏。

③ 平衡运动: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④ 跳跃性运动: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

⑤ 姿势反应性运动:进行儿童踏板车、沙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

⑥ 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让孩子一只脚着地,一只脚踏上滑行的儿童踏板车。

      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应从怀孕时开始。胎儿在前三个月主要是发育大脑神经系统,但此时的妈妈都比较紧张地“保胎”而很少活动,有的孕妇在床上要躺好几个月。其实,在整个怀孕期间都应该适当地运动,如散步、一些家务等。孩子出生回家后,每天都可以做几秒钟的俯卧抬头、头竖直等训练。适当地摇抱孩子,不要老让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三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翻身,六个月开始训练孩子坐,七、八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爬行。据调查,现在有不少孩子没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过早使用学步车,不要超越爬行阶段。12个月时训练孩子走,然后逐步训练孩子跑、跳、单、双腿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绳、拍球、坐旋转游戏等活动能力。

大前庭不平衡是怎么造成的?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arge Vestibular Aquct Syndrome,简称LVAS )是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聋为特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1978年由Valvassori首先描述并被正式命名。该病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现确定为PDS基因病变引起,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既往对本病的诊断率较低,近年来由于高分辨CT的应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创用,使本病能够被早期诊断。病人一般在1~2岁左右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听力波动性进行性下降(时好时坏),听力下降的程度各异,早期听力下降程度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全聋。早期听力下降不重时,不易被家长发现。感冒、头部碰撞等因素会使听力骤降。有些病人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波动性听力下降,类似梅尼埃病。本病双耳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些患儿家长求医给患儿用一些药后感觉听力改善,其实这种听力的变化并非是真正的治疗作用。因为本病的听力特征就是波动性的,若有改善很可能是在听力波动的波峰期。如果听力检查听阈在70~80dB水平,应及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此有利于尽早获得有用听力和言语中枢的良好发育。

前庭功能失调是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这种疾病会影响患者一生,其中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眩晕史的老年人高达30%。发病率不仅使老年人遭受其害,连婴幼儿也不能幸免。众所周知,前庭系统疾病可能因综合病症、疾病、毒素或外伤引起,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由于前庭功能失调加之与脑神经的联系,甚至产生各种严重后果,如晕倒、失衡、眩晕、错位和视觉模糊等。

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眩晕引起的摔倒、发病率及死亡率和高昂的卫生保健费用息息相关。由于该人群患有某种形式的内耳功能紊乱,时常感到眩晕或身体不平衡,这些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发生致命跌倒的潜在危险是平衡感健康者的6倍,而那些经历过不平衡感症状患者的跌倒危险为正常人的12倍。

意外跌倒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平衡问题的发生几率随年龄和患糖尿病而增长。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5%存在失衡问题,比40多岁人群的发生几率高出23倍;70%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前庭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对内耳控制平衡的毛细胞造成损伤,以及糖尿病对内耳小血管的长期损伤所致。

“平衡测试需要成为基础医疗一部分,所有医生都必须监测和筛查其患者是否存在前庭功能紊乱,这样我们才能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跌倒。”的呼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前庭功能测试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前庭终端器官的反应,只有依赖次级运动反射的结果来对前庭功能进行粗略的评估,比如大量老年平衡失调患者未被诊断和未经治疗的一个原因就是,平衡功能检查需要专门的测试和训练,并且该测试比其他诊断或筛查方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准确无误的操作程序和全面深入的分析解释对于前庭功能评估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听力学比较重视听觉系统的诊断和康复,而较少关心前庭功能疾病,随着国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关心我们前庭健康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儿童前庭失调的表现与训练方法概述

前庭是我们大脑的门槛,掌管着信息是否能够顺利进入的权利。在触觉系统为我们铺设好神经通路后,我们大部分的脑功能都需要依靠前庭觉进一步分化和成熟。此外,前庭还要侦测人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感受重力的信息、以及头部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保证人体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和平衡感。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些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怕高、写反字,甚至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时,就可能表示其前庭功能失调,需要进行前庭训练。

1、前庭神经过度敏感

(1)怕高:对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高度也无法忍受,从有护栏的阳台往外看会非常害怕;

(2)讨厌双脚悬空:不喜欢坐高脚椅或被高高地抱起;

(3)不喜欢玩游乐场中的大型设施:比如秋千,滑梯,攀爬架和旋转木马等;

(4)警觉性很高,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所以看起来就比较慢,能够耐得住久坐,但不喜欢冒险;

(5)不喜欢参加体能性的活动:比如,跑步,骑脚踏车,滑雪橇和跳舞等;

(6)排斥感觉刺激:对于一般动作所带来的感觉刺激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化的过度反应;

(7)不喜欢头被倒过来:比如洗头的时候需要把头弯下去;

(8)不喜欢爬楼梯:上下楼梯时会觉得不舒服,常常贴着墙走或紧抓扶手;

(9)容易觉得晕眩:不管是乘车,坐船,搭火车还是坐飞机,前庭敏感的孩子都很容易晕眩,严重一点的,可能连搭乘扶梯和电梯也不能忍受;

(10)前庭神经敏感的孩子,常常要被大人牵着才能安心;

(11)看起来比较任性,控制欲强,凡事不愿妥协,或者比较扭捏等;

(12)无法忍受动作上的改变,因而很容易逃避。

2、前庭神经反应能力不足

(1)写反字:比如,把“b”写成“p”,把“6”写成“9”,把“p”写成“q”等;

(2)对于强烈的,加速以及旋转的动作比较喜欢。比如,在有滑轮的椅子上来回摇晃,旋转,在弹跳床上不停地跳,喜欢在转弯处追逐竞速,甚至喜欢坐过山车,坐很多次也不会头晕;

(3)喜欢冒险,喜欢找刺激,比如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越骑越快;

(4)常常喜欢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

(5)好像总是需要不停地动来动去,不停旋转,抖动身体,摇头,甩手等,没办法安静坐下来;

(6)很喜欢被翻转成倒栽葱的姿势,比如挂在床边晃来晃去,或是趴着被摇来摇去等;

(7)平衡感比较差,经常容易摔倒,也经常不小心就撞翻物品或撞上家具。

3、前庭神经区辨能力不良

(1)容易失去平衡:爬楼梯,骑自行车,踮起脚尖往上伸展,跳跃或是单脚站着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失去平衡;

(2)通常动作都不太协调,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笨拙;

(3)老是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紧张兮兮;

(4)肌肉张力比较低,看起来总是一副松松软软的样子;

(5)在做相对运动时,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在动还是别人在动;

(6)在方向的辨别上会有困难,总是走错方向,比如你叫他往左走,他可能就会往右走。

1、滑板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动作不协调等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本体感机能、触觉敏感或迟钝。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脚,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上来回滑行数十趟。这种滑板 游戏 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

2、吊缆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视觉协调障碍的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视觉协调等。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老师将其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 游戏 适应之后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蹦蹦床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身体不协调等。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手眼协调机能。 训练方法:训练师或家长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跳跃起来,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音乐,增加孩子跳跃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跳跃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比如,跳跃+接球,跳跃+投球入网。老师或家长应当配合表情或形体奖励,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4、走线 游戏

适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者。 训练目标:调整平衡觉、本体感觉等。 训练方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或波浪型曲线,让孩子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跟,双臂向两侧伸直,抬头看前方。

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部 娄广军

儿童前庭失调的表现与训练方法概述

前庭是我们大脑的门槛,掌管着信息是否能够顺利进入的权利。在触觉系统为我们铺设好神经通路后,我们大部分的脑功能都需要依靠前庭觉进一步分化和成熟。此外,前庭还要侦测人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感受重力的信息、以及头部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保证人体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和平衡感。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些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怕高、写反字,甚至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时,就可能表示其前庭功能失调,需要进行前庭训练。

1、前庭神经过度敏感

(1)怕高:对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高度也无法忍受,从有护栏的阳台往外看会非常害怕;

(2)讨厌双脚悬空:不喜欢坐高脚椅或被高高地抱起;

(3)不喜欢玩游乐场中的大型设施:比如秋千,滑梯,攀爬架和旋转木马等;

(4)警觉性很高,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所以看起来就比较慢,能够耐得住久坐,但不喜欢冒险;

(5)不喜欢参加体能性的活动:比如,跑步,骑脚踏车,滑雪橇和跳舞等;

(6)排斥感觉刺激:对于一般动作所带来的感觉刺激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化的过度反应;

(7)不喜欢头被倒过来:比如洗头的时候需要把头弯下去;

(8)不喜欢爬楼梯:上下楼梯时会觉得不舒服,常常贴着墙走或紧抓扶手;

(9)容易觉得晕眩:不管是乘车,坐船,搭火车还是坐飞机,前庭敏感的孩子都很容易晕眩,严重一点的,可能连搭乘扶梯和电梯也不能忍受;

(10)前庭神经敏感的孩子,常常要被大人牵着才能安心;

(11)看起来比较任性,控制欲强,凡事不愿妥协,或者比较扭捏等;

(12)无法忍受动作上的改变,因而很容易逃避。

2、前庭神经反应能力不足

(1)写反字:比如,把“b”写成“p”,把“6”写成“9”,把“p”写成“q”等;

(2)对于强烈的,加速以及旋转的动作比较喜欢。比如,在有滑轮的椅子上来回摇晃,旋转,在弹跳床上不停地跳,喜欢在转弯处追逐竞速,甚至喜欢坐过山车,坐很多次也不会头晕;

(3)喜欢冒险,喜欢找刺激,比如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越骑越快;

(4)常常喜欢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

(5)好像总是需要不停地动来动去,不停旋转,抖动身体,摇头,甩手等,没办法安静坐下来;

(6)很喜欢被翻转成倒栽葱的姿势,比如挂在床边晃来晃去,或是趴着被摇来摇去等;

(7)平衡感比较差,经常容易摔倒,也经常不小心就撞翻物品或撞上家具。

3、前庭神经区辨能力不良

(1)容易失去平衡:爬楼梯,骑自行车,踮起脚尖往上伸展,跳跃或是单脚站着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失去平衡;

(2)通常动作都不太协调,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笨拙;

(3)老是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紧张兮兮;

(4)肌肉张力比较低,看起来总是一副松松软软的样子;

(5)在做相对运动时,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在动还是别人在动;

(6)在方向的辨别上会有困难,总是走错方向,比如你叫他往左走,他可能就会往右走。

1、滑板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动作不协调等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本体感机能、触觉敏感或迟钝。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脚,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上来回滑行数十趟。这种滑板 游戏 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

2、吊缆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视觉协调障碍的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视觉协调等。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老师将其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 游戏 适应之后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蹦蹦床 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身体不协调等。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手眼协调机能。 训练方法:训练师或家长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跳跃起来,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音乐,增加孩子跳跃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跳跃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比如,跳跃+接球,跳跃+投球入网。老师或家长应当配合表情或形体奖励,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4、走线 游戏

适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者。 训练目标:调整平衡觉、本体感觉等。 训练方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或波浪型曲线,让孩子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跟,双臂向两侧伸直,抬头看前方。

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部 娄广军

前庭功能紊乱是怎么引起的

前庭功能作为其他各项基础能力的根基,如果地基不牢固,上层建筑也会出问题。前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1、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

2、侦查头部的位置;

3、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特别是身体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

4、维持肌肉张力,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

5、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

        简单来说,前庭觉失调意味着大脑不能有效地处理感觉信息,会给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其它心理活动都会造成影响。细心的家长可以能发现,很多孩子在上学后会慢慢暴露出来一些前庭失调的表现,例如平衡感不良、身体不协调、好动不安、空间感弱、情绪控制能力差等,而造成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来自家长的某些举动:

准妈妈孕期运动不足、保胎、胎位不正、羊水过多等,会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空间、方位感;宝宝早期活动不足、爬行不够,导致平衡能力较差,容易摔倒;孩子经常坐小推车,只用躺在里面,不用被抱着或者自己走路,会减少其获取外界刺激的机会等......这三点是造成孩子前庭失调的常见原因,家长很容易因为缺乏一定的育儿知识,而造成孩子的感觉统合发育不够完善。

对前庭感觉失调的孩子,大人可适当进行一些家庭感统训练,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如旋转性运动(旋转圆筒、旋转木马)、摇晃运动(摇篮、吊床、秋千)、平衡运动(平衡台、平衡木)、跳跃运动(翻滚蹦床)等,通过给前庭器官不通程度的刺激,使调节姿势反应的前庭功能正常化。但家长一定要注意,必须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来定,过低可能没有效果,过高则可能引发不适的反应,例如晕倒、呕吐等。

干货收藏:孩子专注力不佳根源在前庭!这些训练方法太关键

前庭平衡觉在胚胎早期即已出现,所以出生不久的孩子,即使在半睡时也知道抱他的人停止走动了。

这就是神奇的「前庭平衡觉」!

前庭平衡觉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掌握身体运动与平衡的感觉,能避免孩子在移动时跌倒,并自我保护,是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

前庭平衡觉功能

1、接受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觉,过滤后传入大脑,以集中注意力。

2、掌管人体平衡和空间方位感。

3、和其他感觉系统有密切联系。

4、与语言发展联系。

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现象

•经常过于兴奋,到处跑满地打滚;

• 出现丢字、漏字、跳行;

• 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

• 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 喜欢旋转,但久转不晕或一转就晕;

• 总是跌倒或碰倒东西,但都不是出自孩子自愿。

如何判断孩子前庭觉是否失调呢?

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15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极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调。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前庭平衡觉训练?

其实,一点都不难!

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 尽早给予前庭平衡觉多种不同程度却充足的刺激, 如旋转、摇晃、平衡、跳跃等,就能预防和改善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失调。

前庭家庭训练方式介绍

•旋转运动:人体大陀螺、旋转圆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跳跳球、骑大马等。

•摇晃运动: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吊床、秋千等 游戏 。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姿势反应运动:踩踏车、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加速度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 游戏 。

1.旋转运动

•孩子们喜欢不停地转圈,直到把自己转晕了,觉得很好玩,其实这就是属于前庭平衡觉得一种训练。

•当孩子头部以颈部为支点,做各个方向、角度的旋转运动时,前庭觉得到刺激和按摩,从而帮助前庭神经发育成熟。

•大陀螺

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内,由家长或老师通过摆动大陀螺进行旋转,或者是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中,孩子靠扭动自己的身体使大陀螺旋转起来。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原地转圈、转椅 游戏 进行训练。

2.平衡运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走平衡木、平衡板、平衡脚踏车、跳跳球、骑大马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独脚凳

让孩子用手扶住独脚凳,坐在上面,双手叉腰,抬起左脚或右脚,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让孩子闭眼抬起左脚或右脚。

• 单脚站立

除了在感统教室里的这些训练,平时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的时候, 也可以让孩子张开双臂多走一下,或者单脚站立,这些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前庭平衡觉的方式之一。

3.摇晃运动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可以促使其前庭系统正常化。

• 在感统训练中,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前翻滚、侧滚翻、吊床等都是训练前庭平衡的项目。

•秋千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让孩子坐在秋千上,老师协助做前后左右方位的旋转摇晃摆动。

4.跳跃运动

弹跳运动是上下性质的直线加速运动,对前庭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让孩子蹦床、翻滚、垫上运动、袋鼠跳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 蹦床

让孩子自由地在蹦床上跳跃,也可以与老师抛接球。另外,也可以指定跳跃高度,让孩子尽量跳高。

• 跳跳球

让孩子双脚踩实跳板并夹紧圆球,同时用力向地面踩下,借助球的反弹力量把身体弹起来,身体保持直立,抬头挺胸。

平时让孩子多做跳跃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和打羽毛球,也是很好的训练跳跃的方式。

5.姿势反应运动

通过踩脚踏车、跳、爬行等训练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 平衡脚踏车

孩子脚踩低的踏板,手伸直,双手握住把柄,保持身体平衡,用脚的力量踩踏,向前或向后移动。

• 加速度运动

通过大滑板、溜冰、接投球等带来速度、位置、距离感觉变化的的运动训练前庭平衡觉。

• 大滑板

让孩子的身体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手向两侧伸平,头颈部抬高。两脚向后伸直并拢,身体呈飞机起飞状,用手抓住滑梯的两侧用力往后拉,借助反弹力向前滑行。

大滑板是训练前庭平衡的必备器材,由大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这对前庭系统的刺激较强烈,亦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

另外,对于低龄的孩子,父母只需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尽情随地地爬行,爬行不仅是能进行的最大活动,也是最安全的活动。 孩子爬行所获得的颈背部肌肉张力,也正面反馈作用着前庭觉和平衡觉。

这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扩展:认识前庭

前庭觉(vestibular)亦称平衡觉,静觉。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是内耳的一部分,在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外侧和下侧都有孔,内部有两个囊状物,囊内有听神经。可维持身体平衡。在内耳骨迷路中部,为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它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为内耳道底(蜗底的所在处),后上方有五个孔与三个骨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较大的孔通耳蜗。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具有相同的结构,都称为毛细胞。毛细胞所在的位置和附属结构不同,使不同形式的变速运动能以特定的方式改变毛细胞纤毛的倾倒,使相应的神经纤维的冲动发放频率发生改变,把机体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信息传送到中枢.引起特殊的运动觉和位置觉,并出现各种躯体的内脏功能的反射性改变。

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称为眼震颤,常被用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的刺激引起,而且眼震颤的方向也由于受刺激半规管的不同而不同。

临床和特殊从业人员常进行眼震颤试验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在同样条件下震颤时间过长或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有过敏或减弱,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刺激,或刺激未过量而前庭功能过敏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称为前庭植物神经性反应,具体表现为晕船、晕车和航空病。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 体育 锻炼中,必须保持正常的姿势,这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必须条件。而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来完成。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得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得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