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黑龙江一女孩在废品站玩耍,一只狗突然摇着尾巴跑了过来,嘴里叼着1个奇怪的“黑疙瘩”。她好奇地上前查看,顿时脸色大变。直觉告诉她,狗嘴里的东西非比寻常,极有可能是一件文物。
女孩名叫王姝颖,就读于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对文物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那年夏天,王姝颍趁着放暑假,跑去舅舅家走亲戚。舅舅是做废品生意的,主收金属,工作很忙。因此,他让外甥女自己随便转转,自己玩。
王姝颍行至仓库附近,一只狗突然跑了出来,嘴里还叼着一块“黑疙瘩”。出于好奇,她走过去一把抱住小狗,抢下它嘴里的东西。仔细一瞧,大惊失色。
只见那东西方方正正,底部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背部还有个把手。作为一名考古系学生,她一眼就认出那是一枚古代的印章。直觉告诉她,这枚印章非比寻常。
只不过,印章上的字太过于复杂,连她也无法看懂。
发现印章后,王姝颍立刻跑去找舅舅。见到舅舅后,她问:“舅舅,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啊?”
舅舅笑着回答:“这个啊,这是个铜疙瘩。这是上个月收上来的,没多少重量。之前你表弟喜欢玩,我就拿给他玩了。后来他不玩了,就家里的小狗当了磨牙棒了。”
王姝颍十分严肃地说:“这不是普通的铜疙瘩,这是1件古董。真的,我学过,这是印章。”
没想到,舅舅却说:“我不懂这些,你喜欢的话你拿去吧!”
就这样,王姝颍拿到了印章。
为了搞清楚上面的字,王姝颍带着印章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学长。学长看了以后大为震惊,他说这印文是“九叠篆”,但是具体写了啥他也不知道。
无奈,二人只好等开学后问教授。
开学后,在张泰湘教授的公开课提问环节,王姝颍趁机拿出了自己发现的印章进行询问。
张教授一看印章,眼睛瞬间亮了。看着弯曲的印文,他越来越兴奋。
课程结束后,张教授带着王姝颍来到了办公室。他说:“此乃九叠篆,流行于宋代,多用于官印。神奇的是这一枚很特别,是金国的。”
发现稀有的金国九叠篆后,张教授通知了考古界多名文物专家,大家一起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这枚印章来自800多年前,材质为铜。印章的底座为正方形,厚度1.5厘米,边长5.9厘米。印钮无特别造型,为简单的长方体。
印章上弯弯绕绕似迷宫的字为篆书,内容为:迷里迭河谋克之印。
印章的背面也有字,左边是“礼部造”,右边是“定卜九年五月”。
“定卜”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迷里迭克”是一个地名,“谋克”是一种官职。也就是说,这枚印章是金世宗时期的一枚官印。
那么问题来了,谋克之印是大官的印章吗?
据《金史·兵志》记载: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也就是说,谋克最初是一种兵长,官职没有很大。
后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规定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升级为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但比县长级别高一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谋克不仅是官职,还是爵位。它是可以世袭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谋克户可以向金国领取土地,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兵役、徭役、赋税。
至于金国的官印为何采用宋朝流行的九叠篆,是因为他们对中原文明有着深深的认同感。
迷里迭河谋克之印被发现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它为研究金代的历史和官职提供了实物资料,是稀有而珍贵的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专家们建议王姝颍将铜印捐献给博物馆。
王姝颍作为一名考古系大学生,对此深感认同。只不过,印章乃是舅舅家发现的,她需要征求舅舅的同意。
到达舅舅家后,王姝颍将情况向舅舅说明,并给他科普了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然而,舅舅觉得无偿捐献有点不近人情,要是有奖励就好了。
王姝颍将舅舅的想法讲给了专家,专家笑着说:“捐献文物自然是有奖励的,奖金和奖状一样不少。”
就这样,王姝颍的舅舅同意了捐献迷里迭河谋克之印。印章被收入哈尔滨市文物保护站,还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而王姝颍和舅舅,得到了作为发现者应得的奖状和奖金。
由于金国存在时间短,传世的官印数量也很少,因此,这枚铜印意义重大,价值连城。
如今,金代迷里迭河谋克之印被收藏于哈尔滨市博物馆。由于这枚铜印不可多得,它被禁止对外展出。